【接案攻略】報價單與合約的差異?接案要簽哪個?(含模板)
當你開始接案,常常會聽到「要報價嗎?要簽合約嗎?」這類問題。對許多自由工作者來說,報價單與合約聽起來好像差不多,但其實在性質、用途、時機與法律效力上都有明確區別。
如果你常在接案中遇到:「對方說預算太高可不可以再談」、「做了一半對方說不合作了」、「案主說沒有簽約不用付錢」等情況,那麼理解報價單與合約的差異,就是你邁向穩定合作的第一步。
本文將帶你釐清:
- 報價單與合約的核心差別
- 各自的適用時機與目的
- 如何從報價到簽約,打造順暢接案流程
- 報價單與合約範本範例
- 備忘錄與合約的差異比較
- 報價單模板下載與使用建議
報價單是什麼?什麼時候該提出?
報價單是接案初期用來與案主確認「合作範圍與預算」的文件,如明列訂單項目及數量,並經雙方簽署,即具有正式法律效力。
有可能在長期合作關係中,已有簽署正式合約,但在合作期間陸續發不同的子案子,部分公司會要求報價單跑內部請款程序。因此有可能出現過先正式簽約一次,但簽好幾次報價單的情況。另一種情形是,案件較小,例如單次案件:一篇貼文、一篇圖,報價單對於部分公司在簽約或請款流程上,更為便利,也有簡單的法律約束效力。
常見的報價單內容會包含:
- 工作項目與交付內容(如撰寫五篇貼文、設計兩款海報)
- 執行時程(如初稿3天、修改2次)
- 總金額與收費方式(如總價NT$12,000,分兩期付款)
- 報價有效期限(如此報價有效期為7日內)
- 是否含稅/授權條件簡述
報價單的角色:
- 幫助對方評估合作可行性與預算落點
- 展現你的專業度與報價邏輯
- 協助你釐清需求,避免一開始彼此溝通就模糊或有落差
報價單有法律效力嗎?
根據《民法》第153條規定,只要雙方對交易內容達成「意思表示一致」,不論是口頭還是書面,就可以成立契約。因此,報價單若具備以下三個條件,也可以具備法律效力。
- 內容是否明確詳盡:需載明商品/服務名稱、數量、金額、交付方式、驗收條件等重要交易資訊。
- 客戶是否回覆同意:如簽署報價單、或以Email、通訊紀錄表示接受,即可成立要約與承諾。
- 雙方是否有實際履行行為:若一方根據報價內容執行工作,另一方則進行付款,也可視為默示同意。
報價單不只是「參考價格」,更是你與案主建立信任與保障的重要文件。實務上,報價單內容越完整、客戶明確同意,就越可能被認定為契約的一部分,具有法律拘束力。
因此,在開立報價單時建議:
- 清楚列出工作項目、付款條件與交付時程
- 寫明報價有效期限與是否含稅
- 保留對話紀錄或要求對方簽署回覆
合約是什麼?何時需要簽?和備忘錄一樣嗎?
合約(Contract)是正式的合作協議,具有法律效力,內容詳列雙方的權利與義務、付款條件、交付標準、授權範圍、終止條款等。
一旦雙方簽署,就視為正式合作成立。若其中一方未履行內容,另一方可依據合約主張權益。
合約常見條款:
- 合作雙方資料與聯絡方式
- 合作項目與交件標準
- 修改次數與費用計算
- 付款時間與條件
- 授權範圍與智慧財產權歸屬
- 保密條款與合約終止機制
簽約時機:
- 報價確認後(或簽完報價單後),雙方決定合作
- 專案超過NT$5,000以上,或有多次交件、長期合作時
- 需要明確保障與授權條件時
合約是雙方的共識文件,不是誰對誰不信任,而是彼此的保護傘。
在某些合作中,如果案主不習慣正式合約或認為條文太正式,也可以使用「備忘錄」(MOU,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)形式。
備忘錄是一種簡化的合作確認書,雖然法律效力不如正式合約明確,但仍可作為合作依據,記錄雙方對合作範圍、時間與金額的共識。
報價單與合約的差異比較
從報價到簽約:順暢的接案流程建議
- 初步溝通:了解案主需求、預算、時程
- 提出報價單:清楚列出執行項目、價格、時程與報價有效期限
- 雙方討論確認內容:包含修改次數、授權範圍、付款條件等
- 撰寫合約/備忘錄:根據確認內容,製作正式合作文件
- 雙方簽署、確認合作成立:可使用電子簽名或PDF簽名
這樣的流程,可以降低雙方誤解、建立合作信任,也有助於你未來優化自己的接案系統。
報價單模板
常見問題解答
Q1:案主說不用簽約,只要對話紀錄就好,這樣可以嗎?
如果對方信任度高、合作簡單,對話紀錄也可作為依據,但風險會比較高,尤其是金額較大或需求複雜時,建議還是簽合約或至少備忘錄。
Q2:簽約會讓客戶覺得我太正式嗎?會不會不讓我接了?
其實專業客戶反而更樂於看到你有條理的流程與文件,這代表你值得信賴、能有效執行專案。只要語氣友善、流程清楚,絕大多數案主都會支持。
Q3:報價單跟發票有關嗎?
報價單是對接案內容與費用的提案,不等於發票。合作確定後,若有開立發票需求,須根據實際交付內容與付款金額再開立。若無開立發票,也可以討論是否以簽署勞報單的方式進行。
從報價單到合約,讓你的專業更被看見
接案不是單打獨鬥,而是建立信任與流程的過程。當你越能清楚呈現自己的價值、合作流程與保障條件,案主不只願意配合,更可能長期合作。
報價單是第一步,合約是信任的落實,也是對客戶和自己的保障。從今天開始,試著幫自己的每個案子建立一份報價紀錄與合約文件,你會發現自己不只是執行者,而是能設計合作節奏的自由職人。
延伸閱讀:
參考資料:
免費領取「接案入門到進階,10 封起步信」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,歡迎「訂閱電子報」。
我會分享真實接案故事、親歷的商業模式,和最愛的生命思考。
你訂閱後,會收到:「接案入門到進階,10 封起步信」。
1 天 1 封,每封讀 5 分鐘,你會更了解接案的運作。系列信包含:
第一封信:為什麼嚮往自由工作者?
第二封信:給剛接案的自己 15 條建議
第三封信:接案者的賺錢陷阱
第四封信:成為機會聚集者:讓人主動找你合作
第五封信:不缺案源的秘密:老客戶
第六封信:自由工作者的接案報價學
第七封信:自由工作者必備:金錢焦慮
第八封信:接案老手,如何評估案子要不要接?
第九封信:自由接案的 10 件壞處
第十封信:自由工作者能接案一輩子嗎?
請點選「電子報連結」訂閱。讓我們用文字,在新地方相遇。
西打藍接案諮詢 / 接案陪跑 / 職涯諮詢 服務
如果你面臨以下情況:
・打算離職,想找尋新的工作方向
・想知道怎麼開始接案?流程是什麼?
・接案到一定程度,發現有點卡關
・希望能找到適合自己 (低調人) 的接案方式
・想知道自由工作者的職涯路徑,如何優化?
・找出適合自己的在家接案 / 線上工作 / 增加被動收入方式
・想要明確品牌定位,創造有效客源
無論是想離職、接案、創業,都歡迎「入內諮詢」。
諮詢後,你會獲得:
・更認識自己
・解答疑問
・諮詢重點統整
・後續行動方針
關於西打藍
曾任 3 年文字記者,後轉職軟體工程師。
2020 年 2 月離職,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至今,具備多重身份:包含工程師、代理商、出書作者、品牌顧問、閱讀社群主理人、策展人,於 2024 年 2 月開設西打藍好內容有限公司,喜歡嘗試有趣的事情,透過跳脫框架的商業思維與高執行力,成功開啟各種創業可能性。
擅長透過傾聽、以客觀角度梳理問題,在思維層面提供啟發,以引導方式讓每個人找出現有資源的優勢,跨出接案第一步。
西打藍曾出版《修煉——全民服務的數位轉型》、《看海記事:基隆港職人生活誌》、《望基隆:船行年代的港城舊事》,「大人的 Small Talk」節目也有專訪西打藍。